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哈密加快推动煤化工产业清洁高效利用 千亿级产业集群蓄势崛起

哈密煤炭资源预测资源量,占全国八分之一,占全疆三分之一,特别是富油煤资源是罕见的适合直接液化的理想原料。今年以来,哈密市抢抓国家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国家级现代综合能源产业化示范基地实施机遇,加快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千亿级煤化工产业集群。

8月10日,在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部循环经济产业园,随着新疆中和合众新材料有限公司醋酸及其下游产品一体化项目顺利投料试车,哈密市煤化工产业再添“硬核”引擎。这座年产100万吨醋酸的西北最大生产基地,不仅是新疆首家同类装置,更以全球单套单系列规模之最刷新行业纪录。

项目采用国内领先的超低水甲醇低压羰基合成工艺,通过加压流化床气化、等温耐硫变换等核心技术,将煤炭转化为高纯度一氧化碳,再经羰基化反应生成醋酸。其配套的硫回收装置可实现99.9%的硫资源再利用,污水处理系统则通过闭式循环冷却水工艺,较传统装置节水30%以上。

“醋酸是医药、染料、农药等行业的‘芯片级’原料。”新疆中和合众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晨辉介绍说,项目一期投资50亿元,除100万吨醋酸外,还同步建设20万吨醋酐装置,投产后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利税贡献达12亿元。待二期120万吨甲醇装置建成后,将形成“煤—醋酸—醋酐—高端聚合物”的垂直产业链,为西北地区新材料产业提供关键支撑。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该项目彻底终结了新疆依赖外购醋酸的历史,并带动下游PTA(精对苯二甲酸)、醋酸乙烯等产业落地。

当醋酸项目在产业园内加速冲刺时,300公里外的伊吾广汇矿业白石湖矿区正上演着另一场技术革命——400余台无人驾驶矿卡如钢铁军团般穿梭于露天矿坑,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这支“5G智能车队”搭载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及多光谱传感器,通过华为5G专网实现毫秒级数据传输。调度中心大屏上,每辆矿卡的运行轨迹、载重状态、胎压数据实时跳动,AI算法动态优化运输路径,将油耗降低15%,轮胎寿命延长20%。

白石湖煤矿第二党支部书记苏仓宝带领党员技术骨干,攻克复杂地形多模态感知、极端天气安全防护等难题,编制《无人驾驶运维手册》,建立“AI监控+人工复核”双保险机制。自2023年试运行以来,该系统已安全行驶267万公里零事故,单班作业人数从20人减至3人,产能反增18%。

“我们的目标是2025年实现全矿区无人化。”苏仓宝介绍说,下一步将扩展至剥离、装车、排土全流程,并联合华为、徐工研发适应极寒环境的第六代无人矿卡,为全国煤矿智能化提供“哈密样本”。

在巴里坤三塘湖工业园区,新疆嘉国伟业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工地上焊花飞溅。这座总投资超80亿元的600万吨低阶煤清洁高效利用项目,正以热解技术解锁“黑色黄金”的新价值。

项目采用西南化工研究院研发的“梯级热解+多联产”技术,将传统直燃的低阶煤转化为兰炭、煤焦油和荒煤气。其中,煤焦油经加氢处理生成柴油、石脑油等清洁能源,荒煤气提取LNG(液化天然气)和氢气,副产的煤沥青则成为锂电池负极材料原料。

“热解楼煤气管道安装已完成85%,7月底将贯通全系统。”项目副总经理王林峰介绍,60万吨煤焦油加氢装置采用兰石重装定制的加氢反应器,可将煤焦油转化率提升至92%。项目投产后,年产值预计突破150亿元,生产兰炭360万吨、清洁油品60万吨、LNG18万吨,并副产甲醇联产醋酸35万吨。

“这相当于把每吨原煤的附加值从300元提升到1200元。”项目副总经理王林峰表示,该项目与周边风光电基地联动,未来将配套建设绿氢耦合装置,进一步降低碳排放,打造“煤—油—气—氢”协同发展的循环经济样板。

哈密市是煤炭资源富集区,预测资源量约为5708亿吨,占全国八分之一,占全疆三分之一。其中,哈密区域内已探明富油煤资源量达640亿吨,平均含油率超过10%,最高接近20%,属于世界罕见的稀缺煤种,是煤制油气、发展煤化工的理想原料。这种含油率超10%的“天然原油替代品”,正是煤制油气战略的核心原料。哈密各个煤化工基地建设有序推进:国能集成创新基地:总投资1700亿元,规划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百万吨级煤制油项目,配套CCUS碳捕集装置;淖毛湖煤化工循环经济区:汇聚广汇能源、国泰新华等企业,形成煤—电—化—材一体化链条;三塘湖清洁能源转化基地:重点布局低阶煤分质利用与风光氢储互补项目;高新区高端化学品产业园:聚焦醋酸、聚甲醛等精细化工,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群。

哈密市已形成从煤炭开采到高端材料的全产业链,已有20余家大型煤炭煤化工企业入驻,2025年预计煤化工产值突破500亿元。随着中和合众、嘉国伟业等重大项目投产,到2025年将实现“一块煤”向“一滴油”“一方气”“一匹布”的跨越,千亿级产业集群指日可待。(田玉 郭子毅 高志华)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