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值突破200亿元、2024年贡献地方财政4.1亿元、连续蝉联“山东民营企业200强”“泰安民营企业50强”……兴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魏华,以党建引领、改革破局、创新突围,带领这家70年老牌建安企业逆势上扬,在建筑产业浪潮中续写领跑传奇。

作为企业的党委书记,魏华深知党建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他始终将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党建引领企业发展全局,积极探索党建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
魏华亲自建立完善了“三聚”党建工作法,加强党组织建设,优化党组织设置,确保党组织覆盖到企业的各个层级和业务领域。同时,魏华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将党的先进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培育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营造了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企业氛围。

改革攻坚,首在人才迭代。“老企业跑赢新赛道,必先打破‘舒适区’。”魏华上任后,率先推动人才新老交替。邀请创业元老转任战略顾问,选拔30余名“85后”管理骨干接棒核心业务,构建“党委班子+管理层交叉任职”机制。如今,平均年龄38岁的管理团队,已稳稳挑起百亿产值的大梁。
效率革命的齿轮同步转动。针对传统审批“流程长、成本高”的痛点,魏华引入线上一体化管理系统,将5天审批周期压缩至24小时,成本核算效率提升30%;搭建“云端数据看板”,实时监控项目进度与资金流向,让“保运营、保工资、保社保”的承诺落地有声。2025年一季度,公司开票额达19亿元,同比劲增10%,改革效能持续释放。
管理末梢的激活同样关键。魏华推动“分公司自主+项目部自营”模式:赋予分公司财务自主权,允许自主调配流动资金;要求项目部建立精细化成本核算体系,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一变革让项目经理从“按部就班”转向“主动创效”,基层活力如泉涌般迸发。
在稳住基本盘的同时,魏华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以“双轮驱动”擘画全球发展蓝图。
国内市场实施“一司一策”:安装公司聚焦高端场馆,海外分公司主攻跨境工程,各板块在细分领域“单点突破”;通过集团化统筹,整合供应链、技术库、人才池,实现“分散作战更专业,协同攻坚更高效”。如今,兴润足迹覆盖全国30余省,从地标建筑到民生工程,处处烙下“兴润印记”。

海外市场的突破,更彰显“中国建造”的底气。魏华借势“巨头效应”,牵手中建、中铁组建联合体,叩开国际市场大门:在阿联酋建地标、阿尔及利亚修公路,年创海外产值20亿元;2024年斩获马来西亚G7最高施工资质,让“中国建造·百年兴润”品牌在东南亚叫响。“海外拼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口碑——每个项目都是‘中国建造’的活广告。”魏华坦言。
企业的领跑者姿态,不仅体现在市场版图的拓展,更扎根于与城市共生共荣的责任担当。魏华始终坚信:“既要‘做大自己’,更要‘反哺城市’。”
在产业链协同上,兴润推出“本土供应商优先准入机制”,给予长期合作商稳定订单,联合共建“装配式建筑实验室”“绿色建材研发中心”,推动肥城本地供应商占比超60%,形成“兴润牵头、本地协同”的产业创新生态。
在人才培育上,企业与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建实训基地,定制“建筑智能化”实习岗位,邀请行业专家与教授联合授课,累计培育1600余名复合型人才。“让学生毕业即‘能上手’,就是为行业储才、为城市留才。”
在民生保障上,兴润每年释放3000余个基层岗位,优先吸纳返乡农民工、下岗职工;建成“技能培训中心”,免费提供考证、实操培训,让“找活去兴润”成为肥城建筑工人的共识。
这份与城市同频的担当,根植于企业“红心筑企”的发展基因。“兴润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党建引领。”回顾发展,魏华目光坚定,“接好接力棒,当好领跑者,既要擦亮‘百年兴润’招牌,更要为肥城新型工业化强市添砖加瓦。”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董效晏 赵雪丽)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