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丨余晖 实习生|刘一凡
7月10日,第六届新时代检察宣传周·团河检察院驻北京市监狱检察室实地采访活动举行。
北京市团河地区人民检察院(下称“团河院”),是北京市检察院的派出院,目前主要负责北京市监狱等5所监管单位的监狱检察工作,以及秦城监狱、燕城监狱罪犯减刑、假释案件出庭等相关工作。

现场:罪犯亲属接待大厅设置检察官信箱
此次实地采访,政知君参观了罪犯亲属接待大厅、北京市监狱第六监区、团河院驻北京市监狱检察室等场所。
走进罪犯亲属接待大厅,带着不同徽标的多个银色信箱十分显眼。这些信箱包括检察官信箱、监狱长信箱和法院院长信箱等,信箱钥匙由该机关专门驻监负责人专用,其他人无权开启。
团河院检察长张剑向政知君表示,设立检察长接待室,是为了进一步强化检察长带头办案示范引领。
他还提到,“我们通过理念更新,不断增强干警对监督工作的认同感,推动监狱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切实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是刑事执行监督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进入罪犯监舍,监狱民警介绍了监舍的内部情况。北京市监狱普遍为8人间,每个罪犯的抽屉里都放着可阅览书籍。
北京市监狱还与地方图书馆建立紧密合作,满足监狱内罪犯读书学习需求。
在谈到“残疾罪犯相关权益”时,监狱民警说,“监舍内一般为蹲便,若该监舍内有身体残疾或其他疾病类罪犯,监狱会安装马桶供其使用。”
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在监狱检察监督中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悉,团河院自主建用了“罪犯小额罚金刑监督子模型”,通过模型应用推动解决部分监狱因罪犯流动性强、短刑犯缴纳罚金意愿低、外省籍罪犯待遣送缴纳罚金主动性差等导致的小额罚金难以执行到位的问题。
自2024年2月至今,该模型已监督执行到位183万余元。“数字大模型的使用,提高了刑事执行监督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驻监检察官传统工作模式的转变。”张剑说。

“前哨”:发现“小弟扛事”线索,助推成功追捕漏犯3人
刑罚执行处于刑事诉讼的“末端”,天然具有全环节反向审视的区位优势。而作为“前哨”的派驻检察,作用不容小觑。
比如,在处理罪犯来信中,团河院派驻检察室敏锐发现某判处财产刑罪犯隐匿财产线索,经多地调查核实,查实隐匿金额500余万元。在移送拒不执行判决监督线索后,2024年依法监督撤销罪犯之前的减刑。
团河院还开展了实质化审查专项监督。
2024年,在办理罪犯牛某某减刑案中,发现罪犯“认罪不认事”悔改表现动机不正问题,依法提出不予减刑的检察意见获法院裁定支持。
北京市团河地区人民检察院分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李银还介绍了一起案例。
2024年6月,团河院收到罪犯何某某(组织卖淫罪,五年六个月)的一封控告举报信,称自己是“顶包”进来的,外面的“大哥”李某某才是其所犯罪行的背后组织者。这封“不太寻常”的举报信引起了驻监检察室的高度关注。
经初步了解,罪犯何某某现年22岁,没有固定生活经济来源,初中肄业后即“混社会”,认识了一帮社会闲散人员。办案组考虑到组织卖淫过程中租房、购买卖淫用品等均需一定的资金与社会资源,而何某某显然不具备上述条件,由此判断罪犯反映线索属实的可能性很大。
随后,办案人员调阅了大量的原案证据材料及涉案手机的鉴定意见,一页页查找可疑点和有用信息。由于该团伙反侦查意识较强,何某某反映的三名漏犯身份信息难以确定,现有证据除其口供外,没有其他证据支持,更难以追捕追诉。
办案人员为破解上述难题采取了多种措施,最终三名漏犯的犯罪事实浮出水面。
2024年12月,相关检察院对公安机关进行立案监督,公安机关立案后成功对三名漏犯予以抓捕。
2025年1月,三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逮捕,目前案件正在审查起诉中。
欢迎下载“北京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