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看姹紫嫣红开遍

【传统文化 设计力量 之古诗新绘】

《忆江南》和《江畔独步寻花》两首诗,皆情景交融,为唐诗中写景状物的杰作。本期中央戏剧学院数字戏剧系的师生,用插画的形式表达诗中景色和意境。穿越千年,诗中的“红胜火”“绿如蓝”仍能亮丽读者的眼睛,娇莺的“恰恰啼”如在耳畔。

《花间望》 史 仪

画面以黄四娘家的庭院月洞门为视觉中心,形成天然画框,虬曲的桃枝、灿烂的桃花显得繁盛而热闹。透过花隙,可见远处江畔诗人独行的背影,“空”与“满”形成视觉对比,意境悠远。

《墨问春踪》 李穆樊

以水墨笔触为媒,晕染出春天的生机。墨色由浅及深层层铺展,恰似春意渐浓,诗人独倚江畔的剪影与水中倒影相映成趣,表现出诗中描绘的闲适心境。

《寻花》 龚厚伊

主色调采用高饱和的暖色系,如粉蓝、鹅黄与青绿,突出“花满蹊”的绚烂生机,同时以水墨淡蓝渲染江畔背景,形成冷暖对比。蝴蝶翅膀以黑色剪影表达,莺鸟则以剪影形式隐现于留白处。整体通过虚实结合、疏密对比的构图,传递诗人漫步赏花时的悠然心境。

《江南韵》 康梓煜

以暖金色晨曦为基调,孩童放纸鸢的身影点缀其间,与远处粉墙黛瓦的村落构成动静相宜的诗意画卷。

《旧曾谙》 徐忻阳

刻画出承载思念的小船在茫茫江面上行驶的场景,小船到了哪里,哪里便有了记忆中的风景。

《多彩江南》 郭晶晶

聚焦“红绿对比”与“水天交融”的江南春景,将“江花红胜火”转化为朝霞映照的桃李花枝,“江水绿如蓝”表现为翡翠色的透光波纹。构图融合了中国水墨画的留白与鎏金靛蓝的光影。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本期指导教师:王珊、徐梦露(分别系中央戏剧学院数字戏剧系副教授、教师)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04日 0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