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快递底价整体上调0.4元/票,均价上涨至1.4元以上。根据相关部门的规定,省内各家快递公司均不得以低于1.4元成本价揽收,否则将会面临处罚。
记者向多位快递行业的内部人士求证后确认,“快递确实涨价了。”他们表示:“每0.1千克的最低收费标准为1.4元,这项调整已经生效。”但是,本次价格上调,主要是针对具有大量寄件需求的电商客户,个人消费者寄快递单价暂未受此调价影响。
对个人消费者暂无影响
下午6时,正是收发快递的高峰时期。在深圳一家快递网点内,郑先生刚寄了一个省内包裹,“我寄的是文件,还是8块钱,没感觉到涨价。”郑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寄快递频率不高,主要是个人物品或文件,对价格变化不敏感,“但听说快递行业价格在调整,希望以后服务能更好。”
而前来取快递的张女士是一名网购达人,平均每周要收五六个快递。她坦言,自己更关心快递的时效性和安全性,“之前遇到过快递员为了赶时间,把包裹直接扔在小区门口的情况,虽然没丢东西,但心里挺不舒服的。如果涨价能换来更规范的服务,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快递店老板一边忙着打包快递,一边给记者算起了账,“最低的时候,我们接过0.9元一单的业务,算上快递员的派件费、租金、运输、入库费等成本,网点几乎没有收益,甚至亏本揽件。现在要求快递员揽收成本不低于1.4元,虽然短期可能会少一些单子,但长远来看,这对市场健康发展和从业人员保障是有利的。”
长期以来,价格战成为快递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的快递业务量与收入推算,2007年国内快递平均单票价格为28.55元,到了今年6月,这一价格已下滑至7.49元。
具体到快递企业,今年6月,顺丰、申通、韵达、圆通、中通的票均收入分别为13.67元、1.99元、1.91元、2.10元、1.99元,而在几大快递企业均完成上市的2017年,各家票均收入为23.13元、3.24元、1.94元、3.68元、1.96元。除中通微涨,顺丰、申通、圆通的降幅均在40%左右。
“这种以牺牲利润换取规模的扩张模式下,虽在短期内推高了业务量,实则正在侵蚀行业的根基。”快递行业资深分析师邱志明表示,当收入难以覆盖成本,企业在技术投入、网络优化和人员保障等方面的持续投入便难以为继,使得快递业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举步维艰。因此,打破内卷,本质上是一次行业价值的重塑。
小件电商承压
本次价格上调主要覆盖的是特价电商轻件及大客户低价件,尤其是0.3千克以内的包裹,小商品卖家面临不小的压力。记者了解到,这些商家此前依托庞大的单量,能拿到低价快递。以手机壳为例,线上售价仅几元,利润常以毛计,快递费上调0.4元后,不少商家几乎无利可图。
然而,并非所有商家都面临涨价。在网上经营LED灯电源生意的陈先生,旗下店铺涉及拼多多和淘宝等电商平台,目前,快递单价为2.8元/票。“这次调价对我们没什么影响。”陈先生解释道,快递政策落地时,各网点会根据客户实际情况调整,对于本身价格合理的客户并不会跟风涨价。他透露,自己的店铺日均出单约 100单,快递成本核算也早已预留空间,因此并未对经营造成冲击。
从拼价格到拼服务
今年7月以来,快递行业“反内卷”的浪潮越来越大。7月8日,国家邮政局党组召开会议强调: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完善邮政快递领域市场制度规则,旗帜鲜明反对“内卷式”竞争,依法依规整治末端服务质量问题。7月29日,国家邮政局召开快递企业座谈会强调,积极推动解决“内卷式”竞争和农村地区领取快件违规收费等突出问题,维护好行业良好发展业态。
邱志明表示,这一轮“反内卷”的推进强度、监管重视程度与整治力度,均达到历史空前水平。未来,快递行业将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双重驱动下,步入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系统性变革周期。
“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运营转型,从拼价格到拼服务,这才是行业该有的样子。”邱志明强调。“当价格不再是唯一的竞争标尺,快递业的新‘护城河’必须构建于网络稳定性、合规化运营、成本精细化管控与服务品质等的综合体系之上,才能真正跳出内卷困局。”
深圳晚报记者 任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