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山东##济南头条##市中区##济南市中区#
在济南市市中区的乡野间漫步,每个村庄的名字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这些朴素而富有韵味的村名,记录着先民的生活、迁徙的足迹和文化的传承,展现了山东人民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质。
[烟花]七贤村:从仙到贤的精神升华
来到市中区七贤街道的七贤村,这个村名的由来令人神往。据清乾隆三十六年《历城县志》记载,这里原称"七仙庄"。相传在唐武德年间(618-626年),有七位农民从河北枣强县迁来此地定居。后人根据传说,将这里称为"七仙庄"。
到1932年,当地人取"仙"的谐音,将这里改名为"七贤庄",寓意"七位贤人",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从"仙"到"贤"的转变,体现了当地人价值观的升华——从对虚幻神仙的向往,转向对现实贤德之人的敬重。
七贤村位于济南市西南郊,东与双龙村相接,北与后龙居交界,西与杨家庄接壤,南与文庄相连。村子地处丘陵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土地总面积约100公顷。站在村中高处远眺,能够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历史厚重感。
[烟花]郑家窝坡村:开拓精神的生动写照
在市中区兴隆街道,有一个名叫郑家窝坡的村庄。这个村子地处济南市南部、距市区约15公里的青铜山下,是典型的山村。
根据1982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地名志》记载,民国十五年《续修历城县志·地域考二》载有:泉路乡仙台二"郑家窝坡"。清代雍正年间,郑姓人家由位于济南东北的洪家园迁此定居,搭起窝棚开荒种地,故取村名"郑家窝坡"。
郑家窝坡村只有过梁、李、郑、刘四姓。李姓迁入郑家窝坡村,距今有二百七十多年历史。郑姓是由洪家园迁来的,到2009年已有11代,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刘氏族人也由济南市东全福庄迁居而来,到2009年已经传承至14代,至今也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刘、李、郑三姓人家先后迁到郑家窝坡村后,都在屋前栽了一棵国槐,以示扎根于此,带着根深叶茂、家族兴旺的美好寄托。这三棵古国槐已被济南市园林部门挂牌记录文物档案,加以保护。
[烟花]寨而头村:坚韧不拔的生命之歌
在市中区党家街道,有一个名叫寨而头村的村庄。这个村子北靠大山,现有村民682户,人口1772人。
关于村名的由来,当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早期传说:相传最早有柴姓人家在这里居住,村东有大柴和二柴两个山头。清末社会动荡,村民迁至山头构筑山寨抵御土匪,周边地区称此地为"二寨头",后逐渐演变为"寨而头"。
另一种说法则与姓氏迁徙相关:明末清初,柴、吕等多姓家族迁此垦荒。清康熙初年,柴、吕二姓率先迁来,随后郭氏等多个家族也相继迁来。因村东有大寨、小寨两座山,故最终定名为寨而头村。
寨而头村位于玉符河畔,属渴马峪地区,北接济南绕城高速公路南线,东南与历城区搭界,西南与长清区毗邻。
在革命战争年代,寨而头村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抗日战争时期有郭志禹、孟宪禄等;解放战争时期有周义祥等多人;抗美援朝时期有十二位优秀青年报名参战。他们的英勇事迹被永远记录在村史中。
寨而头村的非遗文化丰富多彩。戏曲文化起源于一个叫杨玖的人,他以教戏曲谋生,培养了一批热爱戏曲的村民。舞龙历史至少传承了百余年,过去春节必有舞龙活动,规模庞大,两条龙舞动,还有云彩灯、高跷等配合,场面宏大。村民素有豪侠气派,习武之风盛行。
[烟花]十六里河村:距离标识的朴素智慧
十六里河街道因其驻地十六里河村而得名。这个村庄的名称由来,体现了古人用地标和距离标识位置的朴素智慧。
相传,该村因距离原历城县政府驻地十六华里,且村中有一条河流,故得名"十六里河"。这种以距离和地理特征结合命名的方式,在传统地名中十分常见,既实用又形象。
十六里河村见证了市中区行政区划的变迁。2007年,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的批复,济南市撤销十六里河镇,以原十六里河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十六里河街道办事处和兴隆街道办事处。这一调整,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对传统地域文化的保留与尊重。
[烟花]斗母泉村:泉水滋养的生命力
济南以"泉城"著称,市中区也有因泉得名的村庄。兴隆街道的斗母泉村,因村内拥有济南七十二名泉中海拔最高的斗母泉而得名。
斗母泉历史悠久,崇祯、乾隆《历城县志》和道光《济南府志》均有记载,清代《七十二泉记》中称"窦姑泉"。该村由碉堡峪、西坡、小泉、边庄、东坡、南圈、岭东(白花泉)、岭西(白花泉)、大泉9个自然村组成,是济南市近郊泉水集中、山势优美、植被丰富的自然风景区。
泉是济南的灵魂,也是济南人的精神寄托。以泉命名的村庄,体现了当地人对自然资源的感恩和珍惜,也展现了泉水文化在济南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烟花]总结:村名中的文化与精神
济南市市中区的这些村庄名称,虽然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些名称记录了先民的迁徙和开拓,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民间的信仰和价值观,保存了历史事件的社会记忆。
从七贤村的"从仙到贤",我们看到了山东人民价值观的升华和精神追求;从郑家窝坡村的"搭窝棚开荒",我们看到了先民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从寨而头村的构筑山寨抵御土匪,我们看到了人民保卫家园、坚韧不拔的勇气。
这些村庄名称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它们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标识,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象征。
通过探寻这些村庄名称的由来,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济南市市中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脉络,感受这片土地的人文精神和生活气息。这些名称背后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传统,是当地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未来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