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事件 > 正文

1993年杨虎城遗孀提出一“特殊”要求,陕西政府破例批准,为何?

undefined

1993年2月的某一天,一个老人病危,临终前,所有子女在她身边认真聆听着这个老人的最后遗愿:

“我要见你们的父亲了,看着你们一个个成才,我很高兴,没有辜负你们的父亲和亲生母亲的期待,唯一愿望的是,我想和你们父亲葬在一块,到那边永远陪着她,不知道够不够格”。

母亲一直担心自己不够资格,这样做算不算违规,这个女人正是一代虎将杨虎城的第二任妻子,也是杨虎城将军的唯一遗孀她叫张蕙兰

张蕙兰和女儿(中间为张蕙兰)

子女们带着这项“违规遗愿”,向陕西省政府提出了申请,陕西省人民政府如何处理呢?结合张蕙兰的一生,陕西省政府很快就做出了回复:批准张蕙兰与杨虎城合葬,准许张蕙兰安葬在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

我们在这里看到,这项规定请求固然是违规的,按常理,烈士陵园必须在因革命战争中作出贡献,牺牲的人才有资格埋葬在这里的,那张蕙兰女士是因病去世,非烈士,没有上过战场。

陕西省政府为何能爽快同意将其安葬在烈士陵园呢?这里面又有哪些原因呢?她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呢?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追溯到那段峥嵘岁月。

一:首先张蕙兰和丈夫杨虎城是如何认识的呢?

张惠兰和杨虎城的姻缘:陕西省的一个县城,蒲城县,这里曾是张蕙兰的老家。

张蕙兰的父亲在本地开了一家中药铺,药铺不大不小,经常有人看病,或许是巧合,又或许是命中注定杨母孙一莲的娘家,正好离这家药铺的旁边不远。

而杨虎城在外带兵打仗,四处奔波,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自己的老母亲,老母亲孙一莲,身边没有亲人,内心是很孤独的,思子心切,是啊,有哪个老母亲不想念自己的儿子的,在那个战争年代,一个老人又敢奢求什么呢?

于是孙一莲也常常回娘家待几天,但毕竟年老了,杨母的身体一直不好,需要一直用药,就这样这家中药铺也就成了孙一莲经常光顾的地方,而张惠兰那时候还小,但是她明白一个这样的老母亲由于长年儿子不能陪伴在身边,她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她也就经常和这个老夫人说说话,聊聊心,这里可以看出张蕙兰心底是很善良的。

久而久之,日子相处久了,两人也就慢慢熟悉了,孙一莲是越看张惠兰越觉得顺眼,觉得她又聪明,又懂事,想着自己儿子常年在外,也没个人照顾,心下早就想着给自己儿子介绍媳妇了,这样,杨母就打算让眼下这个即懂事,又善良的女孩嫁入自己的家门。

年轻时代的张蕙兰

二:张蕙兰甘当“偏房”

那个年代,那些为了探索中国的救亡之路的进步人士,积极去学习先进思想和先进知识,而杨虎城也是受到了外界先进思想的影响“反对封建王朝遗留下来的包办婚姻"决定“自由恋爱”。

然母亲一直认为杨虎城没有妻子,杨虎城由于战乱和军事工作繁忙也没有来得及告诉母亲,自己已经结婚了,他的妻子叫罗佩兰。

杨母得知此消息后,不由地哀叹起来,觉得自己和张惠兰“有缘无份”,内心非常惋惜。但是张惠兰却说,自己愿意做杨虎城的第二任妻子,而且张惠兰的父亲张养清见女儿心思如此坚定,早期对杨虎城也有耳闻,知道这个年轻人有胆有识,便也同意了。

这桩婚也就由双方家长暂时定了下来。

1916年,此时的杨虎城已经当上了陕西陆军的一名营长,他思母心切,回家看望了日夜牵伴的老母亲,母亲便跟他说起了这桩婚事

初听这件事,杨虎城心里却“犯起了难”,因为他在外面已经成亲,娶了一个名叫罗佩兰的女子。这可怎么办才好?

早年受到先进思想熏陶的杨虎城觉得包办婚姻是封建社会搞的一套民俗,起初,他并不同意,也对这个女子心存疑惑,但是孙一莲早就将张蕙兰当成了自己的儿媳对待了。

张蕙兰也非常乐意,而且张蕙兰的父亲也不介意女儿做偏房。此时,杨虎城的心里也暗受感动,亲自问了张蕙兰:你真的愿意和我这样的人成亲吗

张蕙兰虽然年纪小,但是心里清楚,身边这样一个男人日后是不能够经常陪伴自己的,作为一个领兵打仗的军事干部,难免会面临这样那样的危险。甚至最后可能她就会成为寡妇了,或许也正是这样的一个男人,才算得上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早年时期的杨虎城

为了祖国和民族大义,他们这些男人敢于牺牲,无私奉献,这种英雄气质深深感染着自己。张蕙兰毫不犹豫地回答到:“我愿意”!杨虎城非常感动,觉得这个女子了不起,觉得自己老母也需要这样一个儿媳妇,就应下了这桩婚事。

由于张蕙兰的年纪当时还小,所以两人只是定亲,并没有成婚。此后杨虎城继续在外带兵打仗,而张蕙兰则留在杨家照顾孙一莲

一直等到1919年,杨虎城再一次回家,而张蕙兰此时也已经15岁了。在那个年代,这个年纪的女子是可以成家的,于是在孙一莲的授意下,杨虎城正式迎娶了第二个妻子张蕙兰

就这样,张慧兰就以“杨家二夫人”的名义住进了杨家。

而作为新婚妻子,蕙兰不能享受于新婚的甜蜜和喜悦,当时的形势,内忧外患,国家连年战乱,民众苦不堪言,也不允许杨虎城一直陪伴在她身边,蕙兰也知道,既然作出了选择,就要承担起这份责任,只能留在家中继续侍奉婆母,心里默默祈祷着这位英雄平平安安,载誉而归

杨虎城和张蕙兰

三:结婚后聚少离多,蕙质兰心

由于杨虎城是将军,长年在外打仗,和张蕙兰结婚后,两人相聚的日子是不多的,但是杨身边常有罗佩兰陪伴。与张蕙兰不同的是,罗佩兰较为擅长骑马、射击以及包扎伤员,因革命和战争需要,所以罗佩兰也就一直跟在杨身边。

其实杨虎城一直也很头疼,他也怕两人争风吃醋导致家中不和。是他怎么也没想到张蕙兰虽然年纪小,却识大局 ,明事理。张蕙兰在家照顾着老人,心中毫无抱怨,她无悔自己的选择,而罗佩兰毕竟是女人,虽然常年跟着杨虎城,但是由于战争,需要四面奔波,身体终究是吃不消的,终于,怀有身孕的罗佩兰病倒了。

罗的病倒让杨虎城愁绪万千,而前方战争形势比较吃紧,杨虎城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她,无奈,他思索再三,只能将罗佩兰送回老家休养。

罗佩兰辗转反侧的回到家后,张蕙兰看到一个女人,跟着自己的丈夫,连年战乱,竟然病成了这样子,心里也非常同情和难过。

而罗佩兰眼中也充满了无奈和自责,自责的是,她拖累了她的丈夫和这个家庭,张蕙兰似乎看出了她的担忧,便说道:

“姐姐,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回来了,我会好好地照顾你,你就先安心养身体"罗佩兰也非常感动,眼前的这个女子心底如此宽敞,眼睛又是如此清澈,真的是难得的一个好女子。在照顾罗佩兰的期间,张蕙兰非常用心,晚上还亲自为罗佩兰盖被子,两人日常相处中亲如姐妹,没有任何矛盾。

四:明大义,真情挚

罗佩兰经过修养和蕙兰的精心照料,身体渐渐的有了好转,顺利地生下了杨拯民,这是杨虎城的第一个儿子。而后病好后,又带着儿子继续投身于革命斗争中,回到了杨虎城身边,张蕙兰则继续留在家中。1924年,罗佩兰又有了身孕,生下了长女杨拯坤。

杨虎城和儿女们

这一次,连年的过度劳累,使罗佩兰又病倒了,而且这一次病得非常重,患上了肺结核,为了怕传染,罗把孩子送回了老家交给张蕙兰抚养,张蕙兰依然毫无怨言,细心地照料着,后来因为持续性的战乱,罗佩兰撒手人寰了而在那几个月中,张蕙兰带着一老一小东躲西藏,忍饥挨饿的和敌人进行着周旋。

一直到后来,西安形势有了好转,张蕙兰带着婆婆和杨拯民回到了东里堡,而杨虎城得知罗佩兰去世,悲痛万分,在战争结束后沉重地操办了罗佩兰的葬礼,此时的杨虎城内心充满了痛苦和犹豫,自古忠孝两难全啊,要革命,家庭就要抛之脑后,而他实在是欠这个家里太多了,不舍得离开母亲和眼前这个柔弱的夫人,于是他就找张蕙兰商量。

虽然张蕙兰没读过什么书,但她知道什么事更重要,她告诉丈夫:

“你虽然赢了这场仗,但却输给了自己,俺和娘出去避难,不就是为了让你能放开的和敌人斗争,心里没有任何执念和牵挂吗,要是佩兰姐在世,三言两语就说定了,俺无能呀”!

张蕙兰的一席话如当头棒喝,让杨虎城瞬间顿悟。他没想到,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妻子,竟然会是这般的胸怀大义,他含泪当即决定再次出征。

后来在军旅中,一个进步学生,名字叫谢葆真的,走进了杨虎城的身边。杨虎城长期在外征战,身边又不能没有一个女人照顾,而蕙兰需要在家照顾家人,因为谢葆真工作热情非常高,性格直率,两人慢慢的也就走到了一块,谢葆真也就成了他的第三个妻子。谢葆真陪伴在杨虎城身边的时间也比较多,总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和五个千金,其中三子杨拯亚(早夭),幼女杨拯贵(和杨虎城一同牺牲)。

谢葆真和儿女们

五:“回顾历史,英雄往往以民族大义为重”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杨虎城联合张学良发动“兵谏”,逼迫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西安事变

这场事变,激起了蒋介石的仇恨,蒋在西安事变后,一直耿耿于怀,怀恨在心,先是将杨虎城及其家人逮捕软禁,杨虎城这一住就是12年,后来谢葆真为了寻夫,也被囚禁了起来,受尽了折磨,因病在狱中去世,儿子和女儿就托付给了张蕙兰来照顾

六:呕心沥血照汗青,亲生子因疾病夭折

西安事变后,杨母深知蒋介石的为人,杨虎城的“放虎归山”实际是害了自己,杨母担忧儿子的安危,大病一场,西安事变的复杂形势也让杨虎城的身体每况愈下。而此时,家中的老母和那些孩子,张蕙兰都需要照顾,沉重的家庭负担和压力把张蕙兰经常压的喘不过来气,张蕙兰每天忙的都是前脚接后脚,根本没有休息的片刻。

张蕙兰每天不仅要承受身体劳累造成的巨大压力,又要承受着心里这份焦虑,焦虑的是,自己毕竟是一个女人,不知道能不能把这份重担给担好,怕辜负了丈夫。

就这样,由于蕙兰精力有限,在照顾老母和其他孩子的同时,自己的亲生孩子却患了重病,而张蕙兰没能及时发现。

最终,亲生儿子耽误了病情,不幸夭亡,张蕙兰悲痛万分,精神一度失常,因为巨大的悲痛刺激,身体也就跨了下来,她时常在梦里呼喊着自己的儿子,喊道;“儿啊,妈妈对不起你,你一路走好”!愁云惨淡,命运多舛,使杨家雪上加霜。

随后,软禁中的杨虎城十分焦急,不管儿子在场,扑通地跪在了张蕙兰面前,口中悲戚地说道:

“蕙兰啊,我对不起你!自从你嫁到我家里来,就一直任劳任怨,做牛做马,我也没能给到你什么,现在你病了,我心里很难受,你跟着拯民去北京好好看病,把身体养好,我等着你好起来”!

说罢,此时的杨虎城内心已经伤痛到极点,终于忍不住,眼泪唰的一下就流了下来,因为自己真的欠这个妻子太多了。

张蕙兰心里既苦楚又难受,她没想到,自己的丈夫竟然如孩子一般哭了起来,一个在战场上马革裹尸的男人,一个在刀枪上舔血的男人,是受了多大的打击才会如此啊,想罢,张蕙兰也哭了起来。两人交织到一块,心里默默地为对方祈祷着,可没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诀。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张蕙兰的身体渐渐的好了起来,精神状态也恢复如常了,因为她清楚,她是万万不能堕落下去的,她还要为丈夫撑起这个家庭,也正是这种强大的意志和奉献精神支撑着她继续坚强活下去,要和丈夫团聚,永远生活在一起。

可最后等到她的是,“丈夫的死亡”。

1949年9月6日,国军弃守重庆前夕,保卫局局长毛人凤受蒋介石指示,安排了四名军统人员,将杨虎城及其幼子杨拯中、幼女杨拯贵,其秘书宋绮云和夫人徐林侠以及他们的幼子“小萝卜头”宋振中等一共8人骗到了重庆戴公祠,然后4名军统特务人员突然背后掏出匕首,杀害了他们,并用硝镪水毁灭尸体。

后来,杨拯民回忆起那场灾难,心有余悸,他觉得是蕙兰母亲挽救了这个家。

倘若不是张蕙兰那场奇怪的精神疾病,倘若当时没有和蕙兰母亲一块去看病,我和妹妹肯定会像正中弟弟一样,跟父亲一块出国,一块被囚,一块被害。是蕙兰母亲救了我们,蕙兰母亲的养育之恩难以回报,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建国之后,杨虎城的尸骨被送回了西安,而张蕙兰面对着陕西一别,即成永别的丈夫,没有放声大哭,而是把眼泪默默地流进了心里。

当时社会各界人士深深钦佩着杨虎城的民族情感,纷纷的捐了钱,想帮助杨的家人,蕙兰利用这些钱给丈夫盖了一片陵园,后来,她更是直接把这片陵园捐给了长安县人民政府。

而为了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民族大义精神,政府将这个陵园进行了修缮,也就成为了如今的“杨虎城烈士陵”。

杨虎城烈士陵

七:无名英雄培养了革命之家

建国后,杨虎城的儿子杨拯民,当时在军中是有着很好的前途的。早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杨拯民就参加了八路军,1949年5月,西安解放时,杨拯民已经是解放军陕西大荔军分区司令员。解放后,杨拯民本来是可以够得上空军参谋长这个位置的,当时西北要筹建空军,彭总要把这个参谋长的职位给杨拯民来坐,但杨拯民却婉拒了。

因为他知道。现在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工业急需发展,而我国工业上缺乏大量的劳动力,建设者,最终他思考了一下,决定投身到石油事业中去,在他的带领下,玉门油田产量逐年攀升,真可谓是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代功臣。在石油建设中,他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搞特殊化,也从来没向别人亮明自己的身份。

杨拯民

杨家的其他子女也都兢兢业业,没有人因为是杨虎城的儿女就需要特殊关照,这主要也得益于张母的教诲,1957年,杨虎城的第五个女儿杨拯陆,大学毕业后也选择了同样的工作,成为我国石油工业中的一颗螺丝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但不幸的事发生了,工作后的第二年,杨拯陆在勘探石油的过程中,因意外而牺牲,年仅22岁。在她牺牲后,单位领导和同事,才知道这个捡着脏活累活干的女大学生,是杨虎城的女儿。

杨拯陆

杨拯陆牺牲后,守寡的张蕙兰,悲痛万分,又开始抚育着杨家的孙子辈。虽然这些晚辈与她没有血缘关系,但杨家人都早已把她当成世上最亲的大家长。人人都听她的话,杨家在经历种种磨难和劫难后,几兄妹还能牢牢地连一起,母亲张蕙兰可谓是杨家的顶梁柱

纵观张蕙兰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自从和杨虎城结婚后,一致默默无闻的支持着杨虎城的工作,细心体贴,无微不至的操劳着家务,照顾着家人。可谓是贤妻良母,至亲至孝!

张蕙兰的一生又是守寡的一生,自从杨虎城被军统杀害,她开启了守寡的岁月,我们看到,即使在杨虎城生前,丈夫也很少能陪伴在她身边。在那段艰难岁月里,张蕙兰也依然勇敢的面对着,守护在丈夫身边,做一个妻子应该做的事,她又将继续抚育着杨虎城的后代家人,自己一人照顾着六个儿女,像爱护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把他们都培养成对祖国有用的人,使他们都走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1993年,89岁的老人张蕙兰溘然长辞,正是因为她传奇的一生。陕西省政府破例批准她的遗愿。

就这样,这个女人虽然生前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常伴在丈夫身边,但是去世后得以永伴虎城将军左右。在她的葬礼上,乡亲们敬献挽联,上面写的两句话是对这位无名英雄一生最好的评价:

贤妻良母敬老抚幼,堪称模范;

艰苦一生忠烈奉献,功在国家


上一篇: 浅议山西唐墓的葬俗 下一篇:出售实名制手机卡网站,售卖已实名认证电话卡平台
  • 事件
  • 收藏
返回顶部